宁夏游记|从六盘山到盐池

从宁夏最南到最东

早晨八点半出门,在固原古城里转悠,大概早高峰已过,宽阔整洁的街道人车疏落,清风比人流更充沛。时隔两个半月第二次来固原,仍是步履匆匆,只有半天时间。
什么时候能缓缓地行走在六盘山下,闲闲地散步在原州城中?这是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跟在吴忠醒来的早上一样:该怎么形容固原这座千年古城?或者可以说,这是我在很多古城中醒来时都会困扰的问题。今天的半天时间,只够在两个地方撷取一点线索:固原古城墙和固原博物馆。
01
固原古城墙遗址公园就在西关北街东侧路边,是现在人们休闲的街边公园,打太极和八段锦的、压腿的、散步的、打羽毛球的大爷大妈在树荫间时时闪现,还有一边遛弯一边高唱民歌的大爷,戴着墨镜盯着我们这一队不速之客,松树下,双臂挂住粗树枝的大爷像灵猴一样摆荡。

固原镇是明代北疆重要军镇之一,固原在明代经历了从一个普通非边疆府县到成为边疆重要军镇和西北指挥中心的火箭式升级:

固原乃故原州之讹称。成化以前属开城县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五月,明朝为部署平凉一带的防御,重筑故原州城,改称固原。三年,开设固原守御千户所。天顺中,游牧河套的孛来、毛里孩诸部数度寇抄固原等地,尤其是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诸部攻破开城县城(今固原县城西南40里),杀死知县于达教。明廷遂徙开城县治于固原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二月正式开设固原卫,与县衙同驻一城。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十月,添设环庆守备都指挥,翌年续设环庆兵备道副使。弘治十四年五月,鉴于固原东西一带守军数量众多、号令不一,命陕西巡抚周季麟节制之。但同年六月至九月,火筛部数入平凉境掳掠,而陕西巡抚鞭长莫及,不能及时调度,守军接连失利。

在这种险恶形势下,户部尚书秦紘受命总制陕西固原等处军务。秦紘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五月奏准,升开城县为固原州,仍隶于平凉府。遂在固原州城内开设三边总制府,划固原卫、靖虏卫、兰州卫、甘州中护卫归其统辖,驻守环、固、靖、兰一线,直接听从总制官的指挥。同时,增设整饰固原等处兵备道副使。

正德元年1506,总制杨一清奏请,调镇守陕西总兵官常驻固原城。由于固原镇防务改由陕西总兵负责,所以也被称为陕西镇。而陕西三边总制则节制延、宁、甘、固四大军镇,协调诸镇防守与增援,不再过问固原镇的细事。其后不久,又将河州卫、洮州卫、岷州卫以及西固城(舟曲县城)。文县、阶州(武都县城)三守御千户所划归固原防区。固原建镇后,陕西巡抚仍赞理该区军务,平时驻西安府城,防秋之际就移驻固原。嘉靖十八年1539年起,陕西三边总督于每年五六月间由固原移驻花马池营城,调集延绥、宁夏两镇合力防御。至秋末冬初,田野里的庄稼收割完毕,坚壁清野,方可返回固原。

概括来说,固原在明初原本只是陕西下属的平凉府管辖的开城县,属于内地行政区。但随着阴山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部落不断侵犯,明代在陕西北部和西套地区面临着更大的防御压力,处于关中到西套平原要道上的固原因此重拾丝路重镇的荣光,从宁夏南部的一个内地县城一次次升级,最后竟成为与甘肃镇、辽东镇等省级军镇平起平坐的重要边镇,甚至连统辖甘肃镇、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四大西北军镇的陕西三边总制/总督也驻镇固原,从这个角度来看,固原可谓明代中后期西北边疆的军事指挥中心,驻在固原的陕西三边总制/总督管控着从甘肃嘉峪关到陕西府谷上千公里的边防线。
如此核心的重镇,古城规模自然不小:

固原镇城池最初修筑始于明景泰元年,三年修葺内城。成化五年,兵备金事杨勉整饬固原兵备,增筑固原城,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周围“二十里”。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包以砖,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砖包城”,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

固原城有内外两城,两重城墙,平面呈“回”字形,形态基本呈方形,只是城东北角有一段城墙凹进城去,使整个城看起来稍不规整,北门正位于此。外关城周长“二十里”,关门4座,关城外再挖沟池为护城河,同时外关城再开西门1座,称之为威远门。州城内部分布着大量的官署与军防建筑。

周长十公里的明代固原城,现在城内建筑几乎无存,城墙倒是残留了多段,古城墙遗址公园这片区域正是当年古城的西北角。

西关北街东侧的是内城城墙,高达七八米,粗略目测这一段土墙残长百米以上,与街道南北并行,墙上的马面保存较好,墙面花草斑驳,墙下绿草茵茵。

过街向西百米左右即是外城墙,比内城墙更显高大,高约十米左右,部分段落甚至墙顶的垛墙残余依稀可见。城墙表面比内城墙更光滑。外墙西北角被现代包上了红砖,显得成了仿古建筑,路过的大爷热心指着西北角内说:“原来这里是监狱。”跟去年十一月我在山西河曲县老城看到的一样,也是把明代城墙一角用作现代监狱了。

跨过当代开辟的靖朔门出城外,沿北城墙向东,数十米城墙的包砖是明清时期老砖,涂满青苔,顶部垛墙和拔檐是新修的,但高度和宽度都不太讲究。马面向外突出近十米。
从和平门重新进入城内,北城墙内壁没有包砖,像刚才的西墙一样仍是土墙。
九点十分离开古城墙遗址公园,几分钟车程就到固原博物馆。未见此馆,先闻其名,上次来固原之后,得知我没能参观固原博物馆,好几位朋友替我遗憾,因此今天前来,满怀期待。站在门前,先折服于博物馆的伟岸气势,确实符合千年古城的气象,绕过巨大的一块龙纹陛阶石拾级而上,进入馆内。

博物馆主题展览是“千年固原 丝路华章”,分一二层两个楼层展示。

站在大厅里,讲解员一开腔底气十足,不提博物馆规模和结构,而是开门见山一鸣惊人:“我们固原博物馆馆藏文物一万多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三件……”北方青铜器和北朝隋唐时期文物是固原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因此,整个展览内容有两条脉络,一条是每个地方的官方博物馆都会遵循的——本地历史沿革,另一条则是以固原境内出土和博物馆展陈的重要文物来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固原。

在史前时期,固原境内已经有了旧石器时代原始部落。彭阳县岭儿村梁沟和立道沟等三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固原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与宁夏最著名的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致处于同一时期。到新石器时代,固原境内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显示出,当时的先民已经进入定居农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固原地区是农耕文明的故土。实际上,在先秦时期,固原是包括义渠戎、乌氏戎在内的很多西戎部落的栖息地,在夏商时期是雍州“义渠方国”。《诗经·小雅·六月》中“善伐猃狁,至于大原”,到的大原就是固原。《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周宣王征伐西戎时戍卒在六盘山中发出的思归的哀叹。作为游牧部族故土的固原也出土了大量戎人墓葬和属于“北方系”青铜文化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兽面纹青铜鼎。
秦穆公在谋士由余的帮助下,率领大军一举降服了12个西戎小国,扩地千里,包括今宁夏南部固原在内的陇东地区,都成为秦国的势力范围。当时秦国还没有灭亡这些西戎小国,而是将它们作为自己的藩属。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和西戎之间持续数百年的战和关系随着义渠戎国的灭亡而结束了。秦国的版图正式扩大到了宁夏南部地区,并且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一带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3个郡。秦人还在边境线上筑长城以拒胡。从秦穆公即位的公元前621年,到秦昭襄王灭义渠戎的公元前272年,秦国整整用了近400年的时间,才把六盘山地区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为秦国出关中、据中原打下了稳固的大后方。固原地区当时成为秦国北地郡乌氏、朝那两县辖地。其中,善于牧马的大商人乌氏倮是固原地区进入正史记载的第一人,可见秦代固原地区还是农业与畜牧业并重。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从北地郡析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就是今天的固原市原州区,这是高平这个地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意思是此城镇在黄土高原的源头之上,地势既高而又平整。秦汉时期,固原已经成为从关中到西套平原的要塞,尤其是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途经高平。博物馆里展出了固原出土的汉代陶器陶井、瓦当等,还有著名的国家一级文物朝那铭文青铜鼎。

摄影/韩冬
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二十三岁的班彪出逃高平城,在六盘山下写下了《北征赋》。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亲征高平,河西太守窦融与五郡太守车驾会高平,刘秀在高平大宴群臣,分封功臣,盛赞“高平第一城”。

南北朝时,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纷乱时代,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在高平崛起,建立大夏国,后来,北魏、西魏、北周等王朝先后统治六盘山区。北魏太延二年(436)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改高平镇置原州,并置高平郡和高平县,州、郡、县均治高平。北周时置原州总管府,天和四年(569)六月,筑原州城。

北魏到北周这段战乱频仍的短短数十年,对如今的固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北魏末年,政权动荡,与北方六镇起义几乎同时发生了以高平为中心的高平起义,敕勒族酋长胡琛为首领,称高平王,起义烈火很快燃遍关陇地区,后来,由于义军内部分裂,北魏朝廷任命尔朱天光为统帅,以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充副帅,指挥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宇文泰等猛将,先收复关中,后攻打关陇,最后在李贤兄弟的内应下攻破高平城,继任高平王万俟丑奴被押送洛阳处死。
在这次镇压起义中立下大功、深得器重的鲜卑人李贤,是高平镇守武官李斌之孙,因功累次升迁,成为北魏的高平令、原州都督,后来又追随宇文泰,三复原州,讨伐叛军、北击柔然,成为骠骑大将军,位比诸侯。李贤与西魏权臣宇文泰是莫逆之交,宇文泰的儿子、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幼时与弟弟寄养在李贤家,宇文邕西巡时还到李贤家中怀旧,可见李贤在北周时期的权贵地位。固原博物馆三大国宝文物中的两件:鎏金银壶和玻璃碗,都是出土于李贤夫妇墓。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段风起云涌的动荡时期,也许如今的固原会失色不少。

北魏到北周时期不止一位豪族权贵偏爱高平/原州,自1981年以来,固原共发掘北朝墓葬十多座,十年内就先后出土三座北周高官墓葬。其中两个重要北朝墓葬一是彭阳县新集北魏墓,墓室顶部封土内夯筑了一座两面坡房屋模型,是国内同期考古发现的首例。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出行仪仗俑,工艺精湛,前排正在吹奏的乐俑鼓起的两腮,使静止的塑像动态十足,仿佛重现了当时的出行仪仗盛况。

摄影/韩冬
另一个重要北朝墓葬是北魏漆棺画墓,棺木精美异常,漆成大红色,一望而感到一种喜丧的气氛,上面还彩绘了天河、仙人、狩猎、孝子等图画,丰富而细腻,反映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和鲜卑族游牧传统,博物馆展出的是专家修复后的复制品。

摄影/韩冬
此外还给北朝时期固原地区的佛窟造像和北周时期墓葬各专设一个展厅:佛窟造像自然以昨天已经看过的须弥山石窟为主,北周时期墓葬的重头戏则是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全世界仅此一件,集齐了世界三大文明:银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酒具,壶上浮雕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那场著名的关于“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神”的争论和随之引发的特洛伊战争,整个酒壶具有浓厚的罗马风格,却在中国丝绸之路重镇出土。虽然展出的是复制品,但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不像文物,而像是欧洲餐桌上的古董。
摄影/韩冬
李贤夫妇墓出土的第二件国宝文物玻璃碗也是萨珊王朝的,看起来像玉碗一样,主要不在于观赏价值,而在于作为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制品的稀缺性。展出的仍然是复制品,据讲解员说因为真品底部有裂纹,而且原件展出不便于管理,言下之意是防盗防意外吧。
摄影/韩冬
除这两件国宝外,李贤夫妇墓还出土了环首铁刀、237出行仪仗陶俑群、大量壁画、拜占庭金币等,可以窥见北朝时期原州地方豪族的生活。

从北魏时期开始,高平成为两条国际干道的中心位置,一条是经高平连接平城(大同)与凉州(武威)的鄂尔多斯南缘路,一条是从长安经高平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因此一跃成为国际大都会,给如今的固原留下了丰富的“昭武九姓”粟特胡人墓葬遗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固原南塬地区发掘了6座史姓粟特人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拜占庭金币、古希腊风格的金下颌托、金币、蓝宝石印章、壁画等,反映当时中亚粟特人在六盘山地区的生活和丧葬仍然保留了自己民族和故土的风格。此外出土的一级文物彩绘描金镇墓武士俑,宽肩蜂腰,昂然挺立,高鼻深目,横眉怒目,手持兵器(无存),栩栩如生,又很明显符合很多隋唐墓葬的葬俗。

摄影/韩冬
固原博物馆的第三件国宝文物——胡旋舞石门,也就是墓室门,石板上雕刻了两个正在飞速旋转的胡旋舞者,身姿袅娜,衣带飘飞,曲线诱人,动态十足,也是国内罕有的反映唐代胡旋舞场景的文物。可惜展出的仍然是复制品,据讲解员说原件在自治区博物馆内。

安史之乱以后,六盘山和河湟地区被吐蕃占据,唐代原州治所迁到今甘肃灵台县百里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也被迫改道。固原自此被吐蕃占领八十多年,可惜博物馆略过了介绍吐蕃在固原留下的痕迹。唐大中三年(公元849)收复关陇,原州治所复迁高平。但原州在北朝和盛唐时期的荣光已经不再。

宋金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也萧条了,固原成为宋夏/宋金边境军事重地。北宋的西北边镇镇戎军治高平。镇戎军境内有天圣寨、高平寨、定川寨、熙宁寨等多座堡寨,宋与西夏爆发好水川之战后不久,宋夏议和,在高平寨(固原市原州区北二十五里曹洼古城)开市买卖牛马和食盐。
直到元代再度统一中国,固原成为元代的开成州。固原地区在元代最突出的存在感大概就是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吧,忽必烈之子忙哥剌在固原设安西王府。

至于明代固原的存在感,前文已涉及,展厅内也只做简略介绍,不再赘述。

出博物馆大厅进入左侧单独的古墓馆,这算是固原博物馆的又一个特色,单独一座小展馆复原了从石器时代开始固原出土的各代代表性墓葬,包括彭阳新集墓、李贤墓等,参观者还可以走下“墓道”、进入“墓室”直观感受各代墓葬形制,比如宋元时期的墓葬喜用砖雕,砖雕图案常见二十四孝故事。

除固原博物馆之外,国内关于古代墓葬文化的博物馆还有洛阳古墓博物馆,甚至把部分原墓搬运到了博物馆内。此外,北京石景山宦官博物馆、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河北保定满城汉墓,都可以直接走进真的墓室中,对墓葬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02

上午十点半离开固原,沿G70福银高速向北回到吴忠地界。四十五分钟后,路东侧隔着344国道在海原县七营镇北嘴村有固原镇镇戎守御千户所遗址七营北嘴古城。据《中国长城志》,明代固原镇在宁夏地区辖3个守御千户所:①西安州守御千户所,治今海原县西安镇,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②镇戎守御千户所,治今海原县李旺镇,成化十二年以细腰葫芦峡城置;③平虏守御千户所,治今同心县预旺镇,弘治十四年以元代之旧豫王城置。

这座镇戎守御千户所原是一座宋城,明代继续使用。古城保存状态较好,方方正正,但被村庄草木挡住看不见。

过镇戎守御千户所不久,路东西侧山体由绿变黄,六盘山退却了,黄土塬又来了。只有山脚红瓦村庄旁的农地因为灌溉的原因保持着密密匝匝的绿。

继续向北,土桥子烽火台就伫立在路西侧的土台上,远处是庙山烽火台。

上午11:50,下高速东转上迎宾大道,跨过清水河大桥,进入同心县城。同心县城在明代是固原镇下属的军堡,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半个城”。同心清真大寺就在红军西征纪念园北侧。

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主体建筑有大殿、宣礼楼、南北厢房、照壁等,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年间三次修缮,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又多次维修,是中国现存十大古清真寺之一大殿坐落在台基北院中轴线上,南北厢房分列左右,宣礼楼位于台基南院,照壁位于大寺入处门庭对面。大殿坐西向东,歇山顶,由抱厦和前后殿相连组成。大殿内中空采用四悬柱套榫卯而成四角,四檐角运用斜梁搭建巧妙解决木构架的承重问题,使殿内阔朗明亮;宣礼楼位于大殿南侧,四角攒尖顶,底边呈方形,每面各立四廊檐柱,中间用四大通天柱支撑。四周用磨砖包砌而成空心方体栏杆,无隔扇。亭式楼内有19级木梯通顶,屋脊顶端装有一尊烧瓷宝葫芦,南北厢房坐落在大殿正东两侧,各为五间带檐廊的硬山顶配房,檐廊柱房问,镂刻着精美的云纹挂落,照壁竖立在大寺入口正西处,宽9米,高6米,皆为精雕细磨的青砖砌筑。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聚同心城,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一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开上开阔的石砌广场,汉字迎面先与一屏高大的石雕影壁相遇,草书“同心清真大寺”下面是一排阿拉伯语,走过不少地方,清真寺从来没有被列入我的目的地,因此第一次在古迹上看到阿拉伯文,而且是刻在一座古雅的石影壁上,有种奇特的反差感。

绕到影壁背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石碑文正面嵌着五颗红星——这是一处“混血”的古迹,这里有两种信仰(伊斯兰教和共产主义)、两种建筑(传统中式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两种文化(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先看直观的建筑上,像山西陕北地区典型的古建院落,砖雕屋脊、影壁、墙檐、拱券、垂花柱……让我联想到陕西府谷县的七星庙/昊天宫。

摄影/韩冬
走进南侧宣礼塔下的门洞,沿石阶走上高台,进小门,即是清真寺的礼拜堂前院,一间正殿前后各勾连搭一间抱厦,歇山顶,坐西朝东——这次在吴忠地区走过的第三个坐西朝东的古迹。前抱厦门楣挂着“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两侧墙上左右砖雕一下就吸引了目光,如同顶天立地的石屏风,雕镂精细,青松翠柏、牡丹仙草、文房四宝等等图案在平面上呈现了庭院书房的内外景致,左右对联显示出回教时代的印迹。

拖鞋走到前抱厦门口,悄悄撩开门帘窥探,大殿内铺满蓝绿绒毯,跟佛寺大殿一样高大,但因为没有佛殿那些巨大的佛像和菩萨尊者,空间显得更加阔大幽深,一个黑衣男人,没有戴白帽,跪坐在正殿中间地上,朗声唱着经文。

03

午饭后下午13:40离开同心县,沿同预线奔向罗山。黄土丘陵上点缀着细瘦的草丛,路旁的白杨也瘦骨伶仃,滴窗的雨点似乎也无法缓解这千百年的干渴,风车在山顶上转动,我们正在靠近风大土旱的宁夏东部瀚海。

下午三点,沿202省道到达下马关镇,向西钻进村巷,跟昨天的柳州城遗址一样,下马关古城就在村民砖院旁边。

下马关堡位于今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明洪武二十六年为朱元璋第十六子庆王朱牧地。嘉靖五年总制王宪奏筑,筑下马关城。万历二十二年(1594)改参将,增募军丁,仓场备设。城墙以土夯筑,外以砖石,周长“五里七分”,高阔各“三丈五尺”。有墩台14座,后设参将营,有中军把总5名,马步军2180名,马1827匹。

清代光绪二年(1876)因水患,提督吴禧得西墙东移,重修建筑,从而使古城面积缩小为“周四里五分”,立炮台八座,稚七百有二,“南北楼橹”。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但多数墙体包砖已被拆毁。古城辟南、北二门。南门瓮城尚存,方形,边长43.5米,包砖法为“丁”字形。南门上刻有“重门设险”四字,落款为“万历十年二月三日”。瓮城正东设门,门洞上方的砖墙内嵌有长方形石板,上面刻有“橐钥全秦”四字,右下落款为“万历九年二月三日”,北门的瓮城因水患而毁。

1936611日,西征红军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兵临下马关城。下马关城是豫旺县政府所在地。驻守城内的守军除豫旺县民团外,还有马鸿逵步兵团的一个营和临时强抓的壮丁队。红七十五师到达下马关后,将下马关城包围起来。军事上围而不攻、政治上大力宣传,使城内的敌人十分恐慌,每天都有零散官兵逃跑或投降。

经过半月的围攻,627日晚发起强攻将守敌围歼在城内,下马关城被攻克。下马关城解放后,在当地成立了陕甘宁省苏维埃豫旺县政府,徐海东将军的红十五军团指挥部就设在南门瓮城的箭楼上,美国记者斯诺到下马关采访徐海东,并在箭楼上为徐海东将军留影。红军攻克下马关,等于拔掉了马鸿逵设在陕甘革命根据地边缘的一颗“钉子”,解除了西征部队的后顾之忧,完全打开了陕甘根据地与宁夏的通道。

下马关城的文保碑就立在南城墙瓮城外,碑上五颗红星表明这又是一处红色遗迹,也是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露脸的军城。

下马关城是固原镇五路防区之一下马关路的指挥中心,古城保存很好,整圈城墙都几乎完好,部分夯土城墙外还残留包砖,只是北门被水冲毁。城内现在被开发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同心段),土围墙和施工围挡圈住古城,大铁门把关。幸好,钥匙的主人就在古城对面院子里,看到我们来人,很友善就开了锁放我们进城。

南门的瓮城和城门形制清晰,南门包砖新旧拼接,城墙高超过十米,城楼无存,门洞宽近五米,五券五伏,横额“重门设险”,是固原镇保存不多的城门匾。

南门瓮城东门横额“橐钥全秦”,斯诺给徐将军照相的箭楼也不复存在。瓮城墙内原本挖了窑洞住有人家,现在人去屋空。走进屋内,左边是灶台,右边是炕,目测房间进深至少五米以上,可见城墙厚度。

下午15:40,从下马关城向东去平原村的公路南侧,围栏内就是固原镇明长城保存最好的一段长城,名为固原内边,从一步墩到六步墩连续六个烽火台,前三个都紧贴着公路,残高两三米,几乎连贯。一步墩残高三米左右,保存不够完好。从一步墩到三步墩约五公里,整段长城留存长度十分可观。

04

沿202省道继续向北,约二十公里外还有一座古城,一路上墩台不断,这条省道大概是建在下马关城和韦州城之间的烽燧线上,也是固原镇到宁夏镇的交通线。

刚才来路上的零星雨滴终于变成了哗哗大雨,这场突如其来出乎意料的雨,恐怕要打乱我们今天的访古计划,却是这片干旱的大地和嗷嗷待哺的庄稼们迫切的渴望。
16:23到达同心县韦州镇,小小一个镇,名胜古迹就有至少三四处:西夏康济寺塔、韦州清真大寺、宁夏群牧千户所、韦州守御千户所。
明初实行藩王守边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把第十六子朱栴分封为庆王,镇守宁夏地区。洪武二十六年,庆王朱栴驻庆阳北古韦州城,将其作为临时王城,并建筑了亲王府,宁夏群牧千户所就是亲王府所辖的管理牧马事务的机构。随着宁夏镇的军卫制度日趋完善巩固,建文四年(1402),庆靖王自韦州迁入宁夏城,修建王府,于镇城常驻。

韦州城西北角还有明代庆王家族墓遗址,已经被考古挖掘过,现在没有做保护围挡,因此是一个可以体验钻古墓的地方。

韦州城初建于西夏,明代沿用,原本是一个方形城墙,后来城内居民增多,古城东部外扩一个关厢,形成一个横躺的凸字形城。

隔着车窗上的褶皱雨幕,只能模糊辨认韦州城东南角复建后的康济寺塔,塔南侧的古城南墙,远望土墙还比较高大。

摄影/韩冬
塔东侧的清真大寺很奇异,洋葱形屋顶上却盖了一个攒尖顶,据说是几年前“去绿化”时期的改建。

雨势不减,只得继续前行,离开韦州镇一路向东。接下来一百三十多公里路程穿过整个宁夏东部瀚海,跨越宁夏与陕西的省界,从宁夏最南部到达宁夏最东部。

傍晚六点半,在淅沥雨声中进入了盐池县老城。古城城内建筑已经没有旧迹,只有城墙还几乎完整。朐衍戎的故土、古盐州、明代花马池城,现在是一个看起来不显山露水的小城。

今天从宁夏最南端的固原匆匆赶到宁夏最东端的盐池,与陕西定边只一线之隔,五天行来,终于看到了宁夏“十”字架的东西南北四个点,但离看全还远远不及。明天,但愿能看见盐湖上的朝阳,看见塞上熔金烁银的模样。

声明: 本站内容为网友自行发布,相关版权(包括不仅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未征得本站或者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视频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旅游攻略

宁夏游记|从腾格里到六盘山

2024-6-19 8:42:00

旅游攻略

宁夏游记|长城串起的湖泊与古城

2024-6-21 8:36: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这将关闭于 0

在线客服
途川户外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2024-09-20 08:37:31
您好,川西,西藏,青甘大环线,新疆,云南精品小团自驾游报团/拼车/包车/租车/定制旅行等服务产品,全程无购物,无任何套路,随玩随停,沿途旅拍,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
取消

选择聊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