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游记|从腾格里到六盘山

一次又一次靠近永恒

睡在沙坡头的列车中,被灿烂的朝阳叫醒,昨夜没有力气看腾格里的星空,直到早上才回味起来,前一个日夜,我从黄河漂到了腾格里,从黄色的大河漂到了黄色的沙海。
躺在包兰铁路列车改造的火车旅馆里,它已经到站,永远不再出发,而我是一只歇脚的鸟,马上又要启程。

01

早上8:35从沙坡头离开腾格里,沿s218省道迎闫公路向东南,回到昨天擦身而过的中卫城、明代宁夏镇七大卫城之一的宁夏中卫城。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宁夏卫,之后又分别于十七年设宁夏前卫,二十五年设左屯、右屯及中屯卫,后并中屯卫于左屯、右屯两卫。庆王朱坐镇韦州之后,曾一度罢掉了宁夏卫、左屯卫和右屯卫,永乐初年复置。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庆王自韦州迁往宁夏卫城,革庆王扈从中护卫为中屯卫,因此宁夏卫及宁夏前屯、左屯、右屯、中屯共五卫,皆驻于镇城内,为宁夏镇城直辖五卫。除在城五卫之外,宁夏镇另辖4个千户所及2个卫。

中卫在明初就是宁夏左屯卫军屯之地,永乐初年改设为中卫,是除了宁夏镇城银川之外,整个军镇中等级比较高的卫所之一。明代宁夏镇防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防守,由于中卫南接甘肃靖远,西控腾格里沙漠,是宁夏的西大门,因此负责西路防守的参将驻地就在中卫。

中卫,元代应理州治,洪武三年废州。建文元年1399置宁夏中卫,属陕西都司,遂为河西重地。宣德初,以守备驻此。正统八年1443,兵部上述王骥奏请设立分守宁夏西路左参将,开府于此。卫城原周回4里余。正统二年1437扩建为五里。天顺四年1460参将朱荣再度扩建,周7里,东、西各一门。嘉靖三年1524,参将周尚文开南门。“左联宁夏,右通庄浪,边陲之要路也”。东北距镇城310里。属西路。

按照明代军镇卫所的修筑规制,中卫城的规模原本不小,周长近四公里。可惜,古城毁坏比较严重,城墙无存,连最初的形状也无从辨认。幸好,还有两处经过修复的古迹很有可观之处。

跟很多古城老城区一样,中卫老城也是以鼓楼为中心的十字街排布。上午9:04到达中卫市区鼓楼北街,这条老城区的主街双车道,左右林立着逸兴大酒店、开盛购物中心、新华百货、人民商场和连排的小商铺,高树灌木错落,路面干干净净,行人不多,车辆也闲闲的,晴空飘满云絮,微风轻拂,正是塞上最舒适的时节。

我走过十数个古城,看过十多个古城中心的钟鼓楼,就最近一年走过的榆林、嘉峪关、酒泉、锦州等地,中卫这座鼓楼是其中翘楚,一望便知当地用心修复,通体砖红色,门洞拱券刷白,四面横额青金石蓝底金字,楼台顶部还砌了三层十字形镂空砖雕垛墙,城楼三层,四面八方一体式,重檐叠彩,整座鼓楼虽然少了一些古朴和沧桑,但显得典雅大气,使中卫这座地级市顿生气度,无愧于“控制边陲”、“锁扼青铜”的横额。

沿鼓楼北街向北步行五六百米即是高庙。中卫高庙远比鼓楼有名,号称“中国古寺庙经典建筑之最”:

高庙保安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公元1403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10亩,高29米,殿堂僧房300余间,包括高庙主殿、罗汉堂和地狱;其建筑特点:集中、紧凑、高耸、曲回,重楼叠阁,檐牙相啄,气势宏伟,形似凤凰展翅,凌空欲飞之势。因独特的古建筑群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而驰名。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炼一下这一段官方介绍的关键词:明代寺庙、有地狱、建筑紧凑高耸、三教合一。其实,介绍还漏掉了两点:

其一,保安寺和高庙其实是两个建筑群南北层立,高庙高耸于保安寺北侧。据学者研究:“史载,中卫古城,藏有蜂腰之病 ,故建高庙一辅风脉,二固城防,坐落于保安寺以北,并与保安寺子午中轴一线贯通,形成南寺与北庙的完美结合,构成殿殿相接 ,层层高出,东西环抱,左右对称 ,庄重典雅,气势威武的古建筑群形象。”

其二,高庙为什么建筑紧凑高耸?高庙与中卫古城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这正是我们来看高庙的原因——它是建在中卫古城北城墙上的庙宇,高台直接与北城墙链接,高大的城墙如同人造的山丘,比起一般平地起高台的寺院,驻足在城墙上的殿堂更有凌空欲飞的气势,也更符合中卫这座塞上名城控扼边陲的气质。

走进景区彩漆牌坊,就走进了浓荫笼罩的公园,中卫的男男女女不喜欢跳广场舞,喜欢踢毽子,手臂纹着青龙的光头大哥气定神闲扭腰拧胯弹起一颗毽子,如同射出一颗子弹,真是力与柔的奇妙混合。
跨过绿湖上的石桥,清风撩拨着垂柳抚弄着四柱白玉盘龙大牌坊,“松风如仪”四个字自岿然不动,顿感清净爽朗。

两尊石狮守卫着三开间重楼红漆山门,顶部正中挂着“三教同辉”红底金漆大字。
进入右侧门,还没站定,就震撼得一时失语:层楼叠阁雕梁画栋扑面而来,如同古建筑的万花筒打开、旋转,让人应接不暇、头晕目眩。来不及分辨各个殿堂楼阁的结构、形制,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飞檐和屋脊,脑海中浮现的是从小熟悉的那些文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原来它们都是真实写照。

与《阿房宫赋》不同的是,眼前的高庙殿堂群并不是铺陈在骊山那样的连绵山峦上,而是在仅仅数千平方米的高台上“螺蛳壳里作道场”:在2000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有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语文课本中《核舟记》写小小两粒米大的桃核上雕刻出一幅东坡乘船夜游赤壁图,一颗桃核上雕出一条船、五个人、八扇窗,此外还有舟中小物件,连小舟内题字都清清楚楚,让人惊叹神乎其技:“技亦灵怪矣哉!”

定定神细看,又看出第二重震撼:这彩绣辉煌的牌楼,数不清有多少木作,楼中带楼,仿佛工匠技痒,存心要让人眼花缭乱。

走过很多寺院,这是我第一次从山门向前走了不到五十米就进了天王殿,殿内供奉大肚弥勒佛。

更奇的是天王殿之后立即是数十级石梯逼面,仿佛登天的天梯——24级台阶,象征佛教的“24诸天”,中段一座石牌坊如同天阙,石雕古朴典雅,横额“无上法桥”,爬上这样的阶梯,穿过这样的牌坊,建筑的气势和身体的匍匐会使人的心开始变小,这不是建筑的力量,更不是匠人的巧夺天工,是天地的伟力神化了匠人之手、照亮了我们的眼和心。

真正的天阙就在石阶最高处——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南天门”。按佛教的说法,登上24诸天,就可以进入天部了。

一块影壁上绘一朵莲座,座上一个端严的佛字,绕过影壁,正殿大雄宝殿终于示现。爬上天梯走过天阙,最后这一步朝敬反而只是形式上的完成而已。
正殿坐北朝南,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两弟子侍立。左侧有观音殿,右侧有五方佛殿。站在殿前正端详着,一位身着黄棕色僧衣的年轻僧人递过来一块西瓜:“来,结个善缘。”平时不吃西瓜的我也连忙称谢接过来吃下。

从大雄宝殿平台走下石阶,高庙还有一处独特景观——“地狱”,号称中国古代四大地狱之一。“无上法桥”石牌坊左右两个天井就是天池,走下石阶,东侧一道小门通向挂着“地宫”的拱门。有地狱的寺庙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高庙因规模宏大,建筑完备,虽是近现代重修,也是稀罕的见闻。

一道“地狱”拱门下横额“幽冥界”,左右对联:无亏心乐游斯地,有玷行愁入此门。自认问心无愧,于是继续前行。
牛头马面守卫着一个“鬼门关”拱门,躬身走进幽暗的甬道,仿佛又是上次在武威走进雷台汉墓的感觉,而这一次是青天白日“下地狱”,而且是在寺院里、佛殿下,确实是一种奇妙的反差。低头走进去,左右白壁上一幅幅彩绘壁画,大致是十八层地狱、判官、小鬼等等形象。甬道尽头又是几条幽暗的通道,通往各个如墓室一样的小洞窟,呈现各个地狱的惨状,下油锅、进铁磨、挨刀劈……佛音伴随着惨叫。从墙上彩绘的神祇也有钟馗,壁画还画了魏征斩龙王的民间传说,看来高庙这座“地狱”也结合了道教和民间信仰的体系,果然是三教合一,亲近民间。

走出“地狱”,人间仍是朗朗晴空,抬头回望“无上法桥”的石牌坊和“天池”,再次体会到高庙建筑的精巧设计:从“地狱”向上努力攀登,经佛接引,渡过天桥,走进南天门,升入佛国天界。

高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区北面,建在连接城墙的高台上。据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朝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它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九月,宁夏发生强烈地震,寺庙上部分建筑倾圮,地震后重修, 四年内修缮完工,名为“新庙”。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13日),宁夏再次发生强烈地震,寺庙内的大部分建筑倒塌,又逐年重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门前广场上的法戒楼和寺院内的砖砌牌坊、东西转楼、东西天池,改称“玉皇阁”。1942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在此举行庙会,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灾,使南天门以上建筑一时间全部焚毁,荡然无存。翌年再度兴工重建,并扩大殿宇,增加高度,历时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庙”。现存的中卫高庙,即清咸丰年间和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风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为主。

石阶西侧还有一间西陪殿罗汉堂,很多寺院都有罗汉堂,但我第一次见到内塑五百罗汉的罗汉堂,这也是中卫高庙的独特之处。进入殿内,回环的走道两侧一座座高大及顶的罗汉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手持法器的,倚杖微笑的,低头补鞋的,相互搂抱的,敲钵的,吹箫的,拂拂尘的,金刚怒目的……仿佛进入了一个罗汉的修习场,因其鲜活而让人感到亲近,又因其高大而让人心生敬畏。

走出高庙山门,回望这座巍峨雄伟的天宫,想象那些九死一生终于走出沙海的人们,远远望见黄河边,古城中,辉煌庄严的金顶,将是,对现在的人们来说,这也许只是古城中一座古老的寺院,一道壮丽的景观。

02

上午9:52离开高庙,出中卫城,跨过黄河大桥,开上定武高速,黄河向北,我们向南,黄河流向西套平原,我们奔向六盘山。慢慢的,窗外从黄土塬变成了绿塬,山与人越来越近。

中午十二点,进入海原县城。午饭后13:15,沿政府东街向西,乌云蔽空,附近就是海原大地震万人坟遗址,1920年那场二十世纪烈度最高的大地震,震中就是这座小城。没有时间祭吊天灾导致的灾难,在海原只有时间走访一座古城——海原柳州城。

柳州城址位于海原县海城镇黎庄行政村耙子洼自然村东南。古城始建年代不详,据旧志载五代时称“蕃城”,宋名“天都寨”,西夏据时为“东牟会”,元名“海喇都”,为海原县城“海城”之前身,光绪七年废弃,民国九年(1920)地震崩塌。民间泛称“柳州城”,又曰“六州城”。城墙黄土夯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38米,东西宽225米,墙高3-5米,基宽8米,顶凸,夯层厚8+10厘米。城四角有角台,城墙一周附筑马面,开南、北二门,门围筑半圆形会城,现存东、西、南三面护壕。

城址内为耕地,地面散存较多的西夏、宋代各类陶、瓷片及建筑物残构件,地下文化内涵丰富,是西夏历史和地震学科研究的实物基础。

海原城始建年代不详,既然五代时期称“蕃城”,不知道是否与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河湟陕北地区有关。这座城更著名的名字是天都寨。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宋仁宗发起大军讨伐,宋夏之间接连爆发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战,其中两次西夏军都是从天都寨南下。

转向华山南路,朝天都山奔去。路左侧不远处草丛中矗立着李庄拱北的彩色琉璃塔,这是一个新的拱北。天都山像一块褶皱着的抹茶蛋卷,在海原这么干旱少雨的地方,天都山竟然绿意盎然,实在让人意外。钻进山脚村庄小巷,柳州城就在村居砖院旁。雷声隆隆,狂风呼啸,天都山变成了深蓝色,我们恍如站在夜晚的海岸。

从西北角豁口进入古城,城墙仍然很高大,荒草丛丛,至少六七米高。城内是大片和缓起伏的农地,看起来刚刚翻过不久,北门旁有一户土墙院子,恰好一位大爷走进城内,向他询问,大爷说那户院子说还有人住,又热情说起城内有个大坑,下面有地道通往海原老城,另外离此城不远的北边还有什么老建筑。海原方言实在不好听懂,接下来还有别的行程,只好道谢作罢。

出城沿西墙行走,西墙外一连串马面大约五个,残长十米左右,间隔近百米,墙外数十米外还有宽阔的深沟,沟边一道矮墙,这沟就是古城的壕堑,深达七八米,从攻方的视角来看,城寨高耸于台上,确实易守难攻。

绕过刚刚犁过的地走到南墙,瓮城门向东开,旁边有一个马面保护瓮城门,这种修筑马面保护瓮城门的设置在现存长城军堡中不多见。瓮城门只剩单车道宽的缺口,南门非常开阔,至少七八米宽。门洞夯层比较薄,约一掌宽,可见年代较早。

03

下午两点半,离开天都寨向东南,奔向固原。沿341国道车行约十五分钟,在牌路山下向西南转上山土路,钻进山杏树林里,步行约一公里到达山顶,牌路山烽火台居高临下,站在海原的制高点,俯瞰海原县城,一览无余。

烽火台保存较好,残高约六米,底围宽厚,特别之处在于有三圈护墩墙,每墙间隔约十米,墙之间即是两道护壕。墩台内侧有残存的矮墙,整座烽火台规模比较庞大,看起来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处据点。

下山继续南行,离六盘山越来越近,下午四点,翻过又一道绿山,冲向山窝中松石绿的寺口子水库,寺子口古称石门口,寺子口河就是石门水。石门山则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须弥山,“介子纳须弥”的须弥。

“须弥”梵语是“苏米楼”,汉语则是“妙高“妙光”,古印度吠陀罗神话传说中意为“宝山”。山顶是统治世界的天神帝释的住所“帝释天”,四面山腰上住着四大天王,四周有七个香海、七座金山,金山外围有铁围山围绕着咸海,咸海周围是人类生存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下午16:20,到达山脚一片开阔的广场,即是须弥山石窟景区。进入景区,须弥湖黄波缓流,红色崖壁如刀劈斧砍。坐景区中巴车继续盘山,先到须弥山博物馆储备一些看石窟的基础知识。

据讲解员介绍,博物馆2009年建成,2011年开馆,两层,布展面积4500平方米。走进大厅,气象恢弘:大厅中心方形大玻璃罩内立着铜铸的佛界须弥山,左右墙上两幅巨大的经变画顶天立地。

一层展览名为“丝路佛光·丝绸之路与佛教石窟艺术展”,介绍了丝绸之路和固原的历史以及须弥山石窟的开凿史。

陇山西麓古原州(固原)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重镇。大众熟知的丝绸之路图景常常是沙海驼队,但固原这一段可以说是特殊的丝绸之路,是穿越六盘山的水草丰茂、补给充足的丝绸之路。因此,固原在汉唐时期商旅云集,市廛林立,十分富庶,是关中与西套平原之间的一座名城。

佛教随着丝绸之路东传,也影响了固原地区石窟的修凿。须弥山石窟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北周时期石窟。

地处六盘山脉石门关之侧的须弥山石窟,在丝绸之路长安到西域最短的古道上,开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至北周和唐代达到兴盛。“须弥”是梵文宝山、妙高山之意,印度传说中的佛教名山,其所包含的“妙光”“善积”的美意,寄托了漫漫丝路上无数苦旅之人的心愿。

历经1500多年的须弥山石窟,保存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造像350余尊,题记33则,壁画7处,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鸿沟相隔的山峰上,各沟间以梯桥相连。北周石窟数量多、规模大,造像主要在圆光寺和相国寺,都为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窟,塔柱每面各开一龛,洞窟四壁开龛,还有一壁三龛,龛形雕饰讲究,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较之北魏石窟,北周石窟的中心塔柱式小龛已难见,而以大龛及面相方圆、两肩宽厚、发髻低平的大型造像为多,极富厚重敦实之感。

安史之乱后,由于吐蕃趁乱占据陕北和河湟等地,唐蕃双方曾以六盘山瓦亭峡(弹筝峡)为界,原州也失陷于吐蕃八十多年,丝绸之路改道途经灵州。博物馆没有介绍固原在吐蕃时期是什么模样,只是介绍吐蕃占领后须弥山石窟逐渐衰落,宋元明清时期再无大规模修凿。

博物馆二层陈列了世界和中国重要石窟,讲解了佛教的基本知识。适合石窟艺术爱好者进行入门学习,但展馆内重要文物不多,不适合资深文物鉴赏者参观。

博物馆顶层平台就隔着石门口与须弥山最著名的大佛对望,红色大佛嵌在红色山壁中央,仿佛天地间一块巨型朱砂佛牌。

17:05坐上景区观光车,十分钟后到达桃花沟观景区,四百多岁的杏树下是唐代景云寺遗址,现在只剩土坑。桃花沟左右两侧山体都有大小洞窟。在松林中穿行走到相国寺,即是须弥山石窟最集中的区域,相国寺是其中最精华的第51窟,被誉为“须弥之光”。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洞窟前半部分坍塌,后半部分被沙石掩埋,反而躲过了后来的人为破坏。1982年文物部门从洞窟后半部分清理出近7米高的大佛6尊,是全国北周时期石窟最大的一个。

走进窟内,果然前半部分全部震塌,正面中央大佛也没有了,只剩空空的佛龛。洞窟左侧墙壁上隋唐造像残缺不全,大致可以辨认。左壁靠后半部分的大佛即是北周时期6尊大佛之一,体形敦厚,神态淡然,前襟上的祥云花纹细腻鲜明。右侧侍立的菩萨神态引人注目,脸型圆润秀美,神情静穆如莲,微微颔首,右手轻拂肩头,被誉为“东方美人”。

后壁还有三尊三世佛也是北周时期修凿,后代有修缮,不知道为什么给三尊佛像下巴都画上了胡子,讲解员也不清楚状况。

塔柱背后北周时期的佛像也保留了下来,佛像背光黄橙绿色火焰纹颜色依然鲜艳。

出相国寺进入旁边菩提树掩映的相国寺区,山壁上大小洞窟都封上了铁网,只能透过网格观看,其中唐代和隋代的石窟各一个,也是中心塔柱窟,可惜佛像很小,而且风化比较严重,如同写意画,只能领会隋唐时期造像的线条感。

冒着突然的急雨下山,沟底就是石门关遗址,因沟谷两岸山壁合掌如石门而得名,是隋唐“原州七关”之一:

唐王朝在原州设有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峡、六盘、木崝等关,作为原州七关之一的石门关,是长安经成阳县驿出发西北行,经醴泉、乾县东到彬县,沿泾水河谷北进,过长武、泾川、平凉,进入固原三关口,过瓦亭关,北上原州至凉州的必经之地。

红色山崖仍在,关已经荡然无存。据固原本地考古学者考证,石门关具体位置在固原市区西北约42.5公里的黄铎堡镇羊圈堡村内,离此处的石门口约2.5公里。如果属实,那么严谨地说,这里应该是石门峡而不是石门关。石门峡右侧崖壁上有编号第一窟,初唐时期修凿,这个佛窟的独特之处是集齐了元代的千佛壁画(虽然已残损只剩一两个小佛像)、西夏和宋代的题刻。

第一窟右侧即是大佛窟,据介绍在1920年大地震中手臂和腿崩塌过,外部的楼阁也倒塌无存。20.6米高的弥勒佛开凿于武则天时期,颇有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风格,但是卢舍那大佛面带微笑,这尊大佛则似乎有点愁容。不知道愁从何来?大概来自我自己的眼睛?

2017年第一次石窟之旅,七年间我恰好看了七个著名的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库车克孜尔千佛洞、大同云冈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含金塔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平凉云崖寺石窟,今天终于又得见著名的须弥山石窟。以我粗浅的观感来总结,同为北朝石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但须弥山石窟的佛龛和造像比北魏时期的更壮大。除了大佛之外,须弥山石窟的保存状态远不如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留存下来的可观的石窟也不多,代表北周风格是大概它最大的亮点,毕竟北周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24年。

傍晚六点离开须弥山,雨中的彩虹映照着S311省道旁的黄铎堡古城,这就是宋代在石门口设置的守关之城平夏城遗址。古城保存状态很好,南门瓮城还清晰可见。

04

雨渐渐停了,深蓝色的云海还是不肯散去,傍晚七点进入固原市区,又到了两个月半月前曾走过的长城梁——固原战国秦长城。
上次来时,长城土墙还是衰草,现在已经绿草萋萋。长城内侧,两个月前还年幼的松林现在密密匝匝把长城挡得几乎看不见。长城外侧,玉米地茁壮厚实。

走在长城上,与夕阳和西山对望,柔软的山峦环抱着绿野,夕阳、山川、长城、自然,我一次又一次走近,只是为了一次又一次被永恒所包围。

声明: 本站内容为网友自行发布,相关版权(包括不仅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未征得本站或者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视频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旅游攻略

宁夏游记|从吴忠到中卫

2024-6-18 8:43:00

旅游攻略

宁夏游记|从六盘山到盐池

2024-6-20 8:4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这将关闭于 0

在线客服
途川户外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2024-09-20 06:10:47
您好,川西,西藏,青甘大环线,新疆,云南精品小团自驾游报团/拼车/包车/租车/定制旅行等服务产品,全程无购物,无任何套路,随玩随停,沿途旅拍,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
取消

选择聊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