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华北明长城的最北角

华北平原楔入坝上高原之钉

 

01

 

从赤城的夜雨醒来,早晨八点从城郊出发,跨过汤泉河,来到明代赤城堡前。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

 

本堡古炎帝榆罔氏时诸侯蚩尤都地也。古城在北山上,坐拥高险,俯视川原,可谓“跨形胜十二”矣。后移于平地,要害亦如故,而语险则半失焉。城筑于宣德五年,正统间陷没,景泰初方恢复,辄先砖甃之。盖以北路城堡此独适中,上下缓急可随所向而应援也。城周3184步,旧时垣墉低薄,万历二十四年新增砖石加高,共三丈五尺,始称金汤云。东至龙门所30里,西至龙门卫60里,南至雕鹗堡40里,北至云州堡30里。

 

本城驻扎兵巡道及下北路管粮道判,专城守备官一员,所领见在官军1586员名,马骡351匹头,分管大边79里有奇,边腹墩台105座。野鸡山、玉石沟等处俱通贼要路,边外野鸡川三娘子等部落驻牧。

 

由于赤城县城开发,如今的赤城堡城墙除了北墙残迹之外全被拆除,十字街格局还可辨认,但城中心还有一座鼓楼,初建于明代,后世修缮,现为省保单位。

 

 

鼓楼坐北朝南,正居中心城基是原始的,顶部修补过,楼高约四米。南门横额“寯明”,我第一次看到边城城楼横额上用这样的生僻字。北门横额“控驭”,倒是符合边防城堡的风格。城楼为90年代复建,二层六柱三开间带廊,横匾“霞城萃秀”。

 

 

早晨八点半,掠过赤城堡东门曾在的空地,开始宣府镇上北路防区巡边。

 

据《中国长城志》资料,宣府镇上北路参将驻守路城为独石城(也称开平卫城),辖清泉堡、半壁店堡、猫儿峪堡、君子堡、松树堡、云州城堡、赤城堡、马营堡、镇宁堡、镇安堡、仓上堡。宣府镇上北路辖区东起镇安堡(今河北赤城云州乡镇安堡村)、北至大边,西抵金家庄堡(今河北赤城炮梁乡金家庄村),万历三十一年时管大边(外长城)514里有零,二边(内长城)186里,边腹墩台630座。

 

包括上北路、下北路在内的宣府镇北路辖区,四面环山,中间为白河谷地,沟壑纵横,独石城、马营堡、清泉堡、松树堡、君子堡、镇安堡、赤城堡、镇宁堡等均为极冲,独石城号称“全镇咽喉”。

 

 

公元1449年,轻率冒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宣府镇土木驿堡遭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的蒙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酿成“土木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独石口陷落开始的整个宣府镇上北路防线溃败,蒙军长驱直入,对明英宗亲征大军形成了包围。

 

正如昨天所述,宣府镇上北路辖区就是为了保护京师两大水源之一的白河水域,因此239国道也沿着白河西岸,南北纵贯河谷,两岸山高林密,连日大雨之后的白河水雾茫茫。明代在河谷两侧曾修筑大量墩台守卫。

 

02

 

15分钟后,路过白河西岸的云州村。明代的云州城就在村中,西墙和北墙还遗留一至三米的断续土墙,东墙南墙已经被村居覆盖。

 

在云州村旁绕过赤城县党校,钻进一条峡谷,来到云州水库前,舍身崖就在路右侧。

 

“土木之变”独石城失守后,马营、云州也相继失守,整个宣府镇上北路防线溃败。据说当时有一名叫田坤的千总死于战斗之中,田坤的女儿率兵浴血抗战,最后寡不敌众,被围逼在关口南面的山崖之上,她不甘被俘受侮纵身跳崖殉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将此崖命为舍身崖。

 

 

这块天然形成的棕黑色巨石屹立在白河岸边,高十层楼左右,宽十数米,如同一块巨障,“朔方屏障”四字名副其实,崖壁下方即是云州水库泄洪口。

 

 

石质也很敦厚坚实,明代至今留下很多石刻,包括土木之变中守住大同城的名将杨洪,石刻中央带木檐的则是舍身大士的刻像。

 

赤城县东南的后城镇还有一处巨石,名为40里长嵯,一块巨石长达40里,令人啧啧称奇,最近也成了网红景点。明代也曾在巨石下建滴水崖堡。可惜这次没空去看。

 

03

 

离开舍身崖继续向北,钻过龙门崖隧道,国道绕到白河东岸,车行约七八公里后,国道西侧猫峪村里还有一个明代军堡猫儿峪堡,是河北省文保单位。

 

 

东门是原汁原味完全没有修复过的,夯土城墙被风雨浇筑得像棕色石壁,夯层清晰可见,黄棕色包砖也还部分残存,门洞拱券残留洞顶一段,一券一伏的建筑工艺也十分清晰。

 

透过红砖村院的院门看屋后的军堡城墙,连续且几乎原始高度,一个大马面藏在某家院子里,西北角台高大方正。绕堡一圈,房前屋后野花蓬勃,大爷大妈好奇地咧开笑脸,如果想看原生态的明代军堡,这是一个可以抢在旅游修复前尽快赶来体会的地方。

 

 

临近十点离开猫峪村,转向国道东侧的小路072乡道,钻进白河支流的河谷,石桥被前几天的洪流冲塌了,淌水过河,泥水四溅,可惜泥坑太滑,陷车风险很大,路途遥远徒步又耗时费力,不得不放弃前方的清泉堡。

 

清泉堡值得如此跋山涉水,首先是因为它地处宣府镇北缘,紧邻蒙古地界,扼守要冲,在明代历次北疆战争中多受冲击。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月,俺答由北部入侵,由青泉堡入云州。

 

明崇祯九年,清兵从独石东栅分两路而来,一从青泉堡边镇宁口入,一从镇安堡边两河口入,长驱飞渡,京川为之震惊。

 

清泉堡另一独特之处是它处于上北路防区东北角,卧在一处山坳里,方位颇为奇特,为东北-西南朝向。

 

而且城堡南门、北门还完整,东墙也连续可见。最大的亮点是军堡外东南方向的护城楼永照楼,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空心敌台,东开箭窗,南有券门,沿砖梯可以直上楼顶。但愿下次还有机会再来赤城登楼。

 

 

04

 

调头回到239国道,约五公里后到达国道东侧的半壁店村,村内有明代的伴壁店堡。

 

伴壁店堡又是一座民转军的城堡。处于独石城和云州城之间,弥补两城之间防守战线过长的漏洞。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伴壁店堡旧本民堡,嘉靖三十七年(1558)敌由独石、深井、镇门等墩,入犯猫儿峪,道路为梗,因改官堡,设防于此。”“堡在平川,其东西两面皆山,壁立道旁,因名伴壁店”。后人写为半壁店。

 

 

西门外城墙被修复得完全没有古意,门洞也重新砌起,砖倒是老砖。城堡很小,边长约百米,也是十字街结构,城内排布不下几户院落,只有一小段南墙还残留半截。

 

05

 

临近十一点,继续向北,奔向整个明长城万里防区中都独一无二的一个关隘——独石口。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里是明长城华北段的最北端,处于冀北山地和坝上高原的交界线上,自古以来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山口,与古北口、喜峰口合称为“塞上三口”。独石口也是沽水(即白河)入塞的山口,出独石口就是闪电河(即流经元上都的滦河上游)源头,因此在元帝国时期,独石口所处的沽水河谷也是沟通大都(北京)和上都(开平)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望云道或沽水通道。

 

 

从军事防守地位来看,历朝历代多在独石口因险设防。扼守独石口的独石城也是宣府镇上北路路城,即指挥中心。独石城像中原帝国钉在蒙古高原上的一根楔子,也是支撑起京师北防线的关键。在永乐和宣德年间放弃在蒙古高原上的多个边防卫所之后,独石城就成了孤悬塞外。

 

独石城修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宣德初年明政府将原居塞外元上都城的开平卫(洪武二年1369年设)移驻到独石口,因此独石城也称开平卫城。独石城地处宣府镇长城的最北端,初期以城为关隘。明时将独石城一线长城边墙向北移约5千米,依山险修筑关隘。新关隘称独石口,又称北栅子口。

 

清时,独石口由八旗军驻防。独石口曾设副都统,管理通商及边外八旗事务。雍正年间,设独石口理事同知厅。民国初年,对独石城作最后一次修复和增筑。

 

独石口长城是明代宣府镇长城最北端的关口,是明代长城由西北向东南的一个转折点,是万里长城地势最为险要的关隘之一,也张家口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块石垒筑长城。更是赤城境内长达700华里的历代长城中的精华部分,保存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威壮气势。

 

公元1424年,65岁的朱棣第五次北征,途中曾驻跸独石口检阅五军,并亲制《平戎曲》鼓舞士气。

 

“土木之变”独石城失守后,马营、云州也相继失守,整个宣府镇上北路防线溃败。

 

崇祯七年(公元1634),皇太极又一次发兵进关征明,目标直指宣府、大同,兵分四路,于七月初八日入边。皇太极亲率一军入膳房堡,攻打宣府右卫;中路军自龙门口入边,攻打保安州一带;东路军由独石口入,攻取长安岭;西路军攻克得胜堡。八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又率军攻打万全左卫,三日后才率军返回。

 

清朝康熙帝玄烨于康熙三十五年三月统六军亲征噶尔丹时,又曾专门到达独石口并在此下榻。

 

到了清代,长城内外同为中华,独石口的军事防守职能弱化,而交通和商贸职能凸显。一方面,独石口是长城内外的交通孔道。来自山东和河北的“闯关东”的内地移民,或从山东半岛北渡至辽东半岛再向西,或者出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向北,进入内蒙古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等地。

 

另一方面,独石口还远通蒙古高原深处。清政府在元、明两代旧有道路基础上拓建的遍布内外蒙古地区的驿路网络,即通过长城的五个隘口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的五条驿道。独石口一路,南起直隶宣化府的独石口,北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瑚鲁图,全长600多里,共设7个驿站,经过内蒙古的克什克腾、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齐特等47旗。

 

 

因此,从清初到民国,经过独石口到口外农垦、经商的内地汉民络绎不绝,人烟日渐稠密。

 

雍正五年(公元1727),清政府将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归化城、杀虎口、西宁等地,指定为汉人进出蒙地经商的贸易孔道。此外,清政府又分别设立了张家口厅、多伦诺尔厅和独石口厅,即所谓“口北三厅”,对口北及周边地区进行系统管理。据学者研究,清代后期从北方工商业和贸易中心天津运货销往内外蒙古高原,共有三条线路可以通行,一是经张家口,一是经独石口,一是经古北口。

据说,鼎盛时期的独石城居民三四千户,市廛林立,商旅云集。可惜,京张铁路开通之后,沟通长城南北的重任更多集中在了张家口,此外,独石口抗战也使古城饱受疮痍。1933年秋,吉鸿昌、方振武率领抗日同盟军在独石口坚持长城抗战,并留下“抗日难遇沧海水,救亡必过独石关”的名句,方振武书写“驱寇安边”碑文。

 

明代的独石城由于地处险要,又三面临敌,曾经被修筑得规模宏壮,重兵把守:

 

独石城以“九塞孤悬”称最,“城周六里二十步,高四丈”。清乾隆九年(1744),因修筑缩小规模,边长减为“一里十三步”。明时独石城北宽南窄,略呈梯形。城内十字街为主街,街巷整齐有规则。成化三年(1467)曾于十字街口修建承恩、长胜、长宁三大市坊,俗称“牌叉子”。弘治三年(1490)于北街依次建钟楼、鼓楼各1座。城内有文庙、真武庙、武安王庙、昌平侯祠等庙宇十余处。独石城属军政要地,城内官署衙门众多,有建分守参将署、开平卫指挥使署、巡按察院署、开平驿及仓库、草场等。

 

明万历年间,上北路援兵营有1144名,正德、嘉靖年间曾达到5000名以上。守城长官为守备,领辖官军2972名,马503匹。《宣府镇志》记载,实有官军4304名。

 

未到独石城,先到独石口,独石之名就来源于城南河谷中一块大石头,不知道从何飞来,只是令人惊叹造物之奇。

 

 

现在大石头在国道西侧的独石公园里,草木杂乱,老树虬曲,柱础石碑残破,石顶原本有独石庙,现在是一座小小的八角亭。石头西面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新涂了红漆。

 

 

从独石口到独石城不足一公里,很快到达独石城南门瓮城,瓮城东门被围在一户农家的玉米地里,门洞已经被堵塞。南城墙还大致完整,几乎是原始高度,包砖也大半留存,一个方正的马面上方还嵌了一间已经废弃的砖房。

 

 

南墙向西一直延伸到山下河边,边长五百米以上,西段包砖几乎完整。玉米林、南瓜地在墙脚漫溢。

 

 

西墙不如南墙完好,只剩高低起伏的土墙。墙外就是239国道。

 

 

西门不存在了,新修了一个彩漆牌坊,横额“镇朔”,原本明代独石城西门的横额是“常宁”。西门北侧还有一道墙连到河岸,把河谷彻底封死,墙已经被国道碾压,现在还残留路边商铺后面的几十米,带一个门洞,包砖和四券四伏都还完整。

 

 

城北山坡上伫立着包砖几乎完整的方形墩台独石口05号烽火台,守卫独石城。

 

从北门的缺口进城,独石城内曾有许多古建筑,如无梁殿、无影塔、无孔桥、无耳钟。但现在连钟鼓楼、文武庙都不见踪影了。一个长城险关、口北三厅之一的重城,如今还不如鸡鸣驿,完全没有旅游气息,只有跟这两天一路看见的红砖民房村院,一排排一列列。看来孤悬塞外、地势高亢对城市发展确实影响很大。

 

出独石城向北去护卫独石口的长城。

 

 

明长城宣府镇大边、二边长城都在独石城之北,二边墙在独石城北5000米北栅子村,碎石垒筑。大边墙位于沽源县小厂镇西南,经火神庙堆、西湾跨越白河,再经后棠梨沟向西南延伸。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独石城分管大边沿长163里,边墩80座。“款后(隆庆和议之后)虏牲来镇城必经由本边栅口,即守口夷人日盘踞……”可见独石城防守任务十分繁重。

 

独石口长城修筑完备于明嘉靖年间。它起点为宣化、崇礼、赤城三县交界的大尖山(锁阳关北),由此沿崇礼、赤城二县界山脉向北行,到独石口后向东南而下,经过冰山梁,沿赤城境内黑河与白河的分水岭,经镇安堡、清泉堡、牧马堡、龙门所、长伸地至后城马道梁入延庆与八达岭东段相接,全场460余里。独石口长城沿山就势,就地取材,大多用石块垒筑而成,由于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多数长城已经坍塌,不过在独石口城西北方向的山梁上,还保留着一段相对完好的长城。

 

很快随国道跨过二边长城(内长城),已经可以遥望到山上这段长城是难得的石砌长城。过二边即进入了沽源县境内,出椴木梁隧道钻出大边,国道239增加了“草原天路”这个名字,元代时这里就是大都到上都的御道之一。

 

两侧黄草满坡,山间云雾弥漫,时空仿佛交融成了风流。传说坝上草原草美水丰,大概明清时期就是如此吧。

 

 

06

午饭后13:15调头向南,重新入塞。十五分钟后转上国道西侧小路,钻进又一条小河沟。盘山而上,云流汇入松海,天地间只有绿和白。海拔达到1700米左右,宣府镇北路长城穿越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峰十余座,最高处的冰山梁海拔高度2211 米,就在独石口南侧。

 

上到山顶,车停在大风车下,穿过斑斑牛群好奇的目光,终于来到明长城三棵树段面前。

 

 

近看宣府镇独特的石砌长城,宣府镇上千里长城大部分就是这种形制:底宽两米左右,顶宽不过半米,片石垒砌,没有土也没有泥,所以墙上完全无法防守,士兵主要靠附近墩台防守。这一段长城已经部分垮塌。旁边三棵树02号烽火台是实心的双层墩台,大部分完整。

 

 

从台后沿着长城内侧向东北,连贯完整的墙体彩石缤纷涂抹着黄苔,长城游入云海,彩与白、实与虚,刚与柔,是长城让这里阴阳圆满。这片人迹罕至的高山草原绝对值得跋山涉水来看。

 

 

07

 

下午两点半下山向西,离开宣府镇上北路最北角,从坝上高原重临坝下,接下来一路就开始向西巡边了。

 

从国道向西转上403县道,进入宣府镇上北路镇守的另一条河谷,这条要道上也分布着多个城堡,包括明代的君子堡和马营堡。

 

君子堡原名近边堡,城堡筑于明宣德初,宣德五年毁于贼,正德三年(1508年)毁于虏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马营参将董麒拓筑修复,万历八年(1580年)增修包砖,万历二十五年建“北门锁钥”、“塞上藩篱”两座牌坊。君子堡周一里三百五十步,城墙高三丈五尺,楼二,铺一,门一。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筑城时,一张姓老人保管工具,城筑毕,工具无一丢失,人谓君子,得名。

 

 

君子堡东侧一半已经被君子堡村覆盖,村口一洼池塘,四周畜粪横流,臭不可闻,看起来是一派天真的一个乡村。

 

 

池塘右侧高地上就是东门瓮城,瓮城的南门洞成为水泥乡道,旁边墙砖松松垮垮。军堡西半部在半坡上,保存状态更好,一脚泥一脚粪爬上山坡,南墙上的马面方正高大,只是没有了包砖。

 

西墙和北墙保存完好,西墙外还有两条并行的壕堑,北墙外也有一条。西墙壕堑外看起来也有一座小城遗址,可能是正统年间被蒙古军队攻破后废弃的旧城。如果不是风雨交加的天气,这个小古堡倒也值得来看看。

 

 

08

下午三点半左右,从君子堡沿河谷继续向南,路过君子堡作为北部屏障的马营。

 

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分析独石城与周围城堡的形势,独石城东至清泉堡40里,西至马营堡30里,南至伴壁店堡20里,北至边10里。马营在独石城西30里,西北、西南两角枕冠帽山,东、南、北三面悉临平川大野。

 

因此,马营也是一个跟独石城一样难于守卫的要地,蒙古军突破独石城和马营之后,宣府镇上北路就再无捍屏。

 

 

公路跟古道一样从马营堡的南北门纵贯而过,马营的城墙也很完整,只是没有包砖了,城堡规模很大,绕城查看至少需要一两小时,由于今天时间有限,我们直奔下一个目标,从马营城外向西翻山到西边的一条山沟,抄近路到松树堡。

 

松树堡是宣府镇上北路最西边的一个军堡。位于山谷内两川汇流处,长城二边在堡西南2500米的界墙村。

 

据《中国长城志》资料:

 

松树堡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马营乡松树堡村,南偏东距赤城县约45千米。堡在界墙的栅口东,西距长城约2.5千米。

 

该堡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创筑,万历二年增修,为土筑砖包。夯土城墙十分坚固。堡“周一里三百六步,高约三丈五尺”。城内古街道以“T”字形为主轴,有中心鼓角楼。街道分布整齐,有衙署、军营、仓库及少量寺庙。

 

松树堡处于山区,仅山路可通驿道。驻军实有官军429名,辖二边长1400米,火路墩9座。

 

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分析,松树堡在马营正西,与君子堡相犄角,是马营的屏障。本堡挺立平地,四面无依,南北一望广川大道,且距二边营盘道梁栅口仅十里,而临堡若孤山、双沟、窵窝湾、九巢窖、黄土梁、摩天岭等处,俱通大骑者。

 

 

松树堡跟君子堡一样依山而建,堡虽小但有亮点——北门原汁原味还没有修缮,暗红色横匾上阳刻“松树堡”三个大字,看起来很古雅,难怪有长城沿线最美的门匾之称。

 

 

北墙留存不多,但半山上的南墙还很完好,只是绿草掩映,几乎与背后青山融为一体了。走进北门,小巷两侧屋院寂静,看起来堡内已经没有太多居民,反而是城堡周围有不少比较新的砖房。

 

09

 

下午16:15,离开松树堡向南,奔向今天看的最后一个军堡,离开上北路的辖区范围,进入中路辖区。

 

按《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宣府镇中路辖区在镇城之北,依山为边,是镇城北面的藩篱……未款前(隆庆和议之前),散夷时且逾之邀行旅矣,大举入犯故倏忽甚易也。宣府镇中路东至镇宁堡40里,西至张家口堡20里,南至宣府城40里,北至葛峪堡边15里。分属15城堡,分边东起赤城,西尽张家口交界,沿长131里有奇,边墩147座,火路墩212座。

 

翻过西门梁开始下山,重新回到403县道穿马营城而过,城内是马营乡和马营村,屋舍俨然,干净整洁。

 

继续向南,沿112国道向西,山路曲折,我也累极而睡,醒来仿佛身在寂静岭,空气突然看不透了,如果不是路边正气凛然的白杨,我以为自己还在烟雨濛濛的江南。

 

恰好,今天最后一个军堡就叫小白杨(小白羊/小白阳)堡。

 

据《中国长城志》资料:

 

小白阳堡又称小白羊堡,位于小口关楼南6千米处,现为张家口市宣化区李家堡乡小白阳村,东偏南距李家堡20千米,在宣化区东北约25千米处。

 

明宣德五年始筑,嘉靖四十三年加修,为土筑城墙,万历二十四年始砖包。

 

堡“周二里三百步,高三丈五尺”,开两门,中心街区有楼阁,周边建筑衙署、营房、庙宇等。山路可通长城内外,南行数里即为大路。

 

驻军最高军事官员为操守,领辖在册官军234名,马97匹。辖大边长4千米余,边墩13座,火路墩11座。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小白杨堡图说对这个军堡的军事地位有更详细的说明:“本堡东与龙门卫接界,烽火戍卒相望,有唇齿之义焉。……设操守官一员,分边八里有奇,边墩一十三座,皆冲口也,火路墩一十一座……”

 

小白阳堡保存得不算好,但小白阳堡有一个独特之处,跟松树堡一样是门匾。

 

傍晚六点到小白阳堡南门外,果然让人眼前一亮。

 

 

两个砖门簪做出了木作的古朴质感,横匾“朝阳门”题刻“大明万历二十四年岁次丙申仲秋吉日”依然清晰可辨,四周牡丹、莲花纹饰雕刻精细,在一掌宽的地方还雕了仙人,一个小小军堡的门洞竟然用了五券五伏的工艺,显得十分隆重,看来果然是太平年岁包砖的城堡,有闲情逸致营造。

 

 

 

更有趣的是,小白阳堡还有两个朝阳门,南门瓮城的东门也叫朝阳门,跟南门一样的形制,只是门簪改成石雕的两朵万寿菊,更加典雅。

 

 

有小白阳就有大白阳,小白阳堡附近还有一个大白阳堡,大白羊堡又作大白杨堡,或大白阳堡,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镇大白阳村,跟小白阳堡同年修筑,等级一样,周长反而比小白阳堡短一点点,但驻军多百人。

 

10

 

到了小白阳堡所属的中路辖区,就离宣府镇的中心宣府不远了。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撤镇、卫,置府、县,改宣府镇为宣化府,即是如今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张家口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大——“口”这个名称多与长城相关,长城上大的通道称关,小的通道称口,张家口最初是一个长城边堡张家口堡。那么,明代宣府镇偌大一个省会级别的镇城,到了现代,怎么会缩小到成为一个“口”之下的区?

 

作为明长城沿线唯一一个由下级军堡演变而成的地级市,如果没有长城,也许就没有张家口。而如果没有蒙古高原和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作为中原民族的对手,就没有长城。所以,张家口是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共同孕育的城市,也是长城分界线最典型的结晶——如同阴阳分隔线上浓墨重彩的点。

 

 

车行约四十分钟,进入张家口市宣化区,沿宣府大街去朝阳门吃一顿著名的张家口涮羊肉,明天早上再去看看明代宣府镇镇城遗留的风光。

 

两天后,再细细打量著名的长城口岸张家口,到时候再慢慢梳理它的身世吧。

 

声明: 本站内容为网友自行发布,相关版权(包括不仅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未征得本站或者原作者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视频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当前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旅游攻略

经验分享|骑行一年半

2024-9-3 18:07:19

旅游攻略

京城游记丨中元节独自夜爬八达岭长城做好汉

2024-9-4 6:43: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这将关闭于 0

在线客服
途川户外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2024-09-20 06:20:37
您好,川西,西藏,青甘大环线,新疆,云南精品小团自驾游报团/拼车/包车/租车/定制旅行等服务产品,全程无购物,无任何套路,随玩随停,沿途旅拍,如果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
取消

选择聊天工具: